诚如国学大师唐公德刚先生所言,武财神赵公明乃中国家喻户晓之神,全世界约四分之一人口要祭祀财神爷。唐公生前曾引经据典,对财神赵公明之渊源做过深入考究,有《中国财神崇拜源流考略(大纲)》存世。然国人拜财神之习俗历经3000多年之久,赵公明遗迹亦遍布国中,各地史料记载多不一致,更有甚者相互矛盾,给诸多信众带来困惑。
笔者曾经餐风露宿,历经一年时光,遍访国内财神名山古剎,乡间宫観,又潜心研究道家经典,网上资料,力求追根溯源,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无奈道业浅薄,见识狭窄,且疏于文采,难免观点偏颇,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名师高道见谅并赐教。
一,陕西周至县赵大村。
周至县地处平原,背依终南山。清《周至县志》曰:"财神赵公明,赵大村人,村中有赵公明庙"。据传该赵公明生于秦代赵大村,善于经商,亦有说官至大夫,后到终南山修道,羽化后葬于赵大村。该村财神庙大概始建于明代,有庙前石碑为证。
赵大村号称财神故里,拥有华夏第一财神庙。然现今同一地点却出现两座财神庙,一座为原有老财神庙,又在老财神庙对面石碑处新建一财神庙。两财神庙相向而 立,沿街而治。据说财神庙分家之原因乃数年前赵大村村民分为两个经济实体,二实体均宣称拥有财神庙之所有权,相持不下,不得已分而居之,一个拥有庙址,一 个拥有古碑,令人哭笑不得。媒体将此称之为赵大村孪生财神庙,实乃我财神之大不幸。据说曾有台湾信众到此祭拜财神祖灵并捐善款维修财神庙,不知看到此消息心中会做何感想。
二,琅琊天台山(今属日照市)
明初宁波知府、琅琊天台山人王琎《琅琊金石辑注》曰:"财神者,姓赵明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 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 杀。太公岐山封神,朗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 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与其他道教名山相比,天台山算不上山,不过丘陵而已。然天台山背山面海,朝迎东海旭日,晚霂西山落霞,素有海上仙山之称。金代日照状元张行简曰:"念我日 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 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翻阅古琅琊之历史,我突然发现这里竟然具备所有形成财神崇拜之条件。先是,古琅琊地区乃中国 远古太阳崇拜起源地,孕育出夸父追日、羲和浴日、大羿射日等日神崇拜神话,为赵公明之诞生创造了想象空间。实事也的确如此,现今流传之赵公明画像,其头部 大多都带有太阳之光环。可见经过几千年之演变,赵公明仍然留有其脱胎时之印记。其次,天台山为传说中海上仙山,乃道家河上公、安期生悟道授徒之所,为方仙 道之起源地,秦皇汉武亦在此留下足迹。仙人河上公、安期生对赵公明成为财神有何贡献,不得而知。然毫无疑问,方仙道之兴起为赵公明成为道教之神奠定了基 础。再者,琅琊地区在战国时属东方齐国,亦为齐君姜太公之出生地。《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至国修政, 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 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这无疑为财神崇拜与信仰培育了信众,准备了经济土壤。更何况赵公明之"玄坛真君"称号正是其同乡姜太公所封。了解了此段 历史,你会发现天台山极不寻常,远古与现代在此地交汇,仙界与世俗在此地相遇,虚幻与真实在此地碰撞,神话与民俗在此地融合。日照县志中称此地为"人间仙 境",实乃财神之福地,修仙之胜境也。
笔者在天台山主峰看到4500年前太阳神祭坛,看到岩石上之神符仙迹,看到王琎文中记载之太阳神石与财神庙遗址,看到天然石龙与貔貅,亦看到大羿陵与嫦娥 墓。据山下村民讲此地自古以来有在农历六月十九日过太阳节,在正月初五,三月十五与七月二十二祭财神之习俗,均为自发之民间活动,显然缺乏正规宫観之引 导。然财神庙早已荒废,唯有不少巨石散落在遗址之上,寒风吹来,杂草在瑟瑟打抖,给人一种冷落萧条之感。想到世人都在拜财神,迎财神、求财神、谢财神,真 正财神圣迹却如此孤寂荒凉,不免心生在此扎一茅庐,毕生陪伴财神之冲动。
台湾财神有请自琅琊天台山者。据北港武德宫网站资料,其财神乃道光年间由陈居士请自琅琊天台山,其记载如下:琅琊古地远古即有崇祀太阳的信仰,与赵公明为 日精托生的古老传说如出一辙。而山东一带特别是日照天台、青岛沿海一带两三千年来更是都有在庆祝财神赵公明诞辰的习俗。本宫于民国七十年亦得中路武财神指 示数年后将率团赴山东谒祖,在戒严令尚未解除的当时,得此神谕实在是有点像天方夜谭,怎料国内政治情势丕变,真的于民国七十六年解除戒严,七十七年正式踏 上财神爷的故土,完成了他返乡的心愿,这也与权威学者的考据不谋而合。
三 蜀中峨眉山
峨眉山与赵公明之渊源来自王琎之《琅琊金石集注》与《封神榜》。明代陆西星《封神演义》之赵公明出现于第四十六回「广成子破金光阵」。太乙真人破解闻太师 之「化血阵」,闻太师无计可施。忽忆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乃亲自乘骑黑麒麟,挂金鞭,往罗浮洞来。邀其前来助阵。赵公明遂下山助纣抗周。虽公明武艺高 强,法力去边,终为太公所杀。灭商后太公封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统帅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统管人间一 切金银财宝。
峨眉山有九老洞,据说是赵公明修炼处,亦为《封神榜》之罗浮洞。洞口为人形,下有黑龙潭。洞内有石床,据说是赵公明修炼时所用。九老洞财神十分冷清,倒是附近仙峰寺甚为整齐,游人如织,香火旺盛。
据说九老洞因九位仙人在此而名。明胡世安《登峨山道里记》曰"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黄帝访广成子天皇真人游此,遇一叟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 人’。今名以此"。传说九老即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亦有说九老乃大羿所射九日托化者,既蓬莱过海八仙与财神赵公明。抑 或巧合,琅琊地区天台山之北40公里处有名山曰九仙山,据说该九仙就是海上八仙与赵公明九位仙人。可见历史上天台山与峨眉山关系之密切。
四,陕西终南山
晋陶潜《搜神后记》载:"赵玄坛,秦代人,得道于终南山"。元明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赵公明,终南山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 张。跨黑虎,授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袪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
终南山乃秦岭山脉之一段,西起宝鸡梅县,东至蓝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称。终南山之盛名得益于道教祖师老子。《史记》卷六十三记 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 千余言交尹喜而去,莫知其所终"。
自尹喜草创楼观之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祭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之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北方明道云集楼观,增修殿 宇,开创楼观道派。唐代自高祖李渊始认老子为圣祖,在此修建规模宏大 、祖师殿、上清宫、老君阁等。
青城山主峰名赵公山,据说因财神赵公明而名。然可见赵公遗迹不多。当地政府正注巨资建设中国财神第一山与赵公明财神祖庭。其精神可嘉,然对其"祖庭"之说,道界贬褒不一。
唐德刚先生依据史料,对比中国各地财神信仰习俗,认为目前各地祭拜之赵公明当为《封神演义》中姜太公于商周之交所封之玄坛真君赵公明,《封神演义》之赵公明原型当来自琅琊天台山一带之日精托化说,琅琊天台山无论在时间、地点或神性方面当为财神赵公明信仰之源头。
中国大陆之财神信仰自上世纪出现断代,有关史料记载与民风民俗也丧失殆尽,实乃中华文化之 大不幸。而财神信仰在台湾能够传承至今,使我们能够追溯有关财神信仰之渊源,又实属不幸中之万幸。譬如北港武德宫及其诸多分灵宫観数据记载:"追溯武财神 之历史背景乃商周时代山东人氏,呼称商朝「赵公明」,后周朝封为赵大元帅,三教称呼万灵天尊,又称金龙如意真君,世人俗称武财神爷,镇守中央戊己土,并掌 管天下钱银,其年历约三千余年道德光辉历史"。尽管此非史料,然宫観历史与奉祀神明乃代代相传之口述历史,可信度甚高,足以证明琅琊天台山财神起源之悠久 历史,亦旁证唐德刚先生论断之正确。
财神处处有神迹。近日伦敦索斯比拍卖行之明代云南真庆观道长李道如手稿《武财神显灵神迹》,不但创出一字千金之天价,更进一步澄清财神赵公明之源流,其手 稿内容如是:"唐武德二年,曹太后突发怪疾,状如鬼怪缠身,昼夜不得安宁,虽国手御医亦无计可施。时有琅琊云游道人上书高祖曰:我大唐奉天承运,一统四 海,难免杀戮甚多,游魂冤鬼无所依,故迁怒太后耳。今有琅琊天台山主神姓赵名朗字公明者,乃尧时日精托化,峨眉山修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之时,朗下山助纣 为太公所杀。玉帝念其忠勇,封为玄坛真君,统辖阴阳两界钱财,最能驱神役鬼,祛病消灾。但求玄坛真君显灵救世,可保太后无恙。高祖依计而行,太后果然痊 愈。高祖感念玄坛之功德,真君之灵验,敕命塑金身五座,分奉与琅琊天台山财神庙、蜀中峨眉山九老洞,长安终南山财神庙、太原财神庙,南京太清宫,此后世之五路武财神是也"。
"英宗正统元年,举子会考之夜贡院火起,监试四散,唯院中举子似笼中困兽,不得出。有南清县西山举子李峤者,梦一神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 手持元宝,全副戎装,乃财神赵公明也。财神曰:"事急矣,速随吾来"。峤径随财神至神房,但见贡院已成火海,举子乱窜,唯神房无恙。峤大骇,回头已不见财 神,遂抱财神牌位出,火竟不近身,宫门自开,数百举子随其后脱险。峤感财神之恩,抱捧牌位还乡,与西山红厝仑建坛奉祀,名曰"敦和宫"。落成之夜,乃宫突 发金光,直冲九天。乡人大异,纷纷祭拜。此后"敦和宫"财神每每显灵,护佑乡民,香火日盛焉"。
唐朝乃中国历史上道教最为盛行之时代,盖因道家始祖老子姓李名耳与唐高祖李渊乃本家之故。唐高祖塑金身五座分奉各地意图何在?不难看出,琅琊天台山为"日 精"托化赵公明之诞生地,蜀中峨眉山为赵公明修道处,长安终南山为老子讲经处,太原为李唐发祥地,而南京则为南方最富庶繁华之地。
李道如道长之手稿亦也为台湾诸大财神庙之来历提供左证。
据台湾历史最久之南崁五福宫资料介绍:"明永历十五年间(公元一六六一年)延平郡王郑成功反清复明议取台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