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家学说 > 正文

论当代道教之抱朴守真

时间:2013-11-19 19:08:58来源:编辑:phpcms

   道教是我国本土固有的传统宗教,而"抱朴守真"正是道教信仰与理论中的较重要的一项教义,它囊括了道教的宗旨、宇宙观、人生观及方法论,阐明了修道关键所在与行道的终极目标。对于当代修道之士在党的爱国爱教、尊道贵德精神指导下,将传统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并承传下来,匡扶社会道德风气,度己度人,改过迁善,净化心灵,完善人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祖国腾飞定能有所裨益,基于此,今不揣拙识,试论如下:

一、何为"抱朴守真"

首先,我们要弄清"抱朴守真"之"朴"与"真"含义。道祖在 》是摄取吉凶祸福之至理,是人们掌握趋吉避凶的钥匙。是当今人们救自己、救别人、救世界,使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师益友。

(3)逐条逐字学好《孚佑帝君十戒》与《十善业道经》,使人们回归本性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如果不教学,本性就迷失,习气就造恶。道儒释三门课程都是帮助我们回归本性本善。清朝雍正皇帝说:道儒释三家都是教学,"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这三家的教学虽然各个教法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真这三个阶段来进行。他们的目标一致,道理贯通,是帮助我们回归到本性本善当中,最后目标都是让我们从凡夫转变成圣真。

2.当前障碍人们心灵环保 抱朴守真的因素与对策

修道人所持"抱朴守真"的目的无非是道祖在《道德经》16章所言"守静笃"而"致虚极",归根复命。而欲至"虚极"境界,必先抱朴守真,甚深守静不可。古往今来障碍人们"抱朴守真"归根者,无非是自我身心私欲、烦恼使然,其为引人入三途、六道之祸根。可见,不断然铲除私欲烦恼则"抱朴守真"无期,归根复命无望,

  • 第九届道教音乐汇演将在武汉举行
  •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馆
  • 丹江口市副市长任新华调研武当山道教学院和净乐宫
  •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就中国道教发展提5项建议
  • 世界合唱比赛:民间合唱演绎中国道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