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家思想 > 正文

关于道教皈依三宝的意义

时间:2013-11-20 17:34:53来源:编辑:phpcms


各位善男子、各位善女人:

讲经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抱拳,各禀丹诚,恭迎三宝。

一心奉请玉清圣境,大罗元始天尊。

一心奉请上清真境,大罗灵宝天尊。

一心奉请太清仙境,大罗道德天尊。

恭望大道天慈,鹤驾鸾舆,降临法会。

各位今日大家有缘,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是阎浮提世界的大事因缘。我在这里讲经,讲哪一部经典呢?今天我讲的经文是出自《全真早晚功课经》中早课的“三皈依”。我先讽诵今天要讲的经文:

志心皈命礼: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志心皈命礼: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志心皈命礼: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这“三皈依”或称“三皈依戒,”也叫“皈依三宝。”是道教徒必诵的经文,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皈依,即归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归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皈依三宝”即是对“三宝的”至诚的皈投和信赖而矢志不渝的叫皈依三宝。

一、何谓三宝?

从经文中可以看出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全称就是太上无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这就是道教信仰的三宝:道、经、师。 卷六《三洞经教部》中说:“三洞垂法,从仙达圣,品级转迁之理。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名洞神神宝,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名洞玄灵宝。既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名洞真天宝也。……三洞之元,本同道炁,道炁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这就是说,三宝君立教,经籍分为三洞,乃是分品级以使修学者循而渐进。

道经总集,通称《道藏》。“藏”字本义为储藏东西的地方。《道藏》指称收集在一起的道教典籍。道经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代,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玄宗诏令天下搜访道经,经过整理,纂集成藏,名曰《三洞琼纲》。这就是第一部道藏,史称《开元道藏》。此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编有《大宋天宫宝藏》,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编有《政和万寿道藏》。金明昌元年(1190年)修成《大金玄都宝藏》。元初,全真道士亦编纂了一部《道藏》。以上《道藏》都未能流传至今。明永乐(1403-1444年)编成,名曰《正统道藏》。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神宗又敕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编《道藏》,名曰《万历续道藏》。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将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合在一起,影印出版,社会上始有《道藏》流通。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出版了影印本明《道藏》。1996年开始,中国道教协会组织专家学者,对明《道藏》进行校勘、标点、补充,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共49册)。

3、师宝:玄中大法师。

一般指太上老君。“玄中大法师乃元始立教之后,至上皇元年五劫同启,五行全形,五炁俱备,化生诸真诸仙,应五劫之内化生玄中之精,精中之玄,皆是上皇,故劫号上皇,五劫之中化生。玄中大法师乃禀五炁之精英与天真皇人,集云成章,龙胎石景,亿万符书。三部十条悉为正文,玄中大法师方始立教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天皇时,老君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混元圣纪》卷一)“玄中大法师十号:一号无名之君,二号无上玄老,三号太上老君,四号高上老子,五号天皇大帝,六号玄中法师,七号有古先生,八号金阙帝君,九号虚无真人,十号太上高皇。”(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还有“玄中大法师静老天尊”之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大法》卷四七)。 修道人奉太上老君为道祖,自称太上弟子,所以师宝也指一切可为人师的有道之士。

道经中还有奉元始天尊为道宝,灵宝天尊为经宝,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师宝。圣号合称为“大罗三宝天尊”,或称“道经师宝天尊。” 从以上经典可以看出,三皈依经文中的三宝,道宝即三清道祖,广义上说是指三清道祖和一切得道的仙真。经宝即三清道祖金口宣说的一切经典和历代仙真的心宗妙法。师宝即太上老君下降为师和一切有道之师。总之,无论是道宝是太上极大道,经宝是三十六部尊经,师宝是玄中大法师,还是奉元始天尊为道宝,灵宝天尊为经宝,道德天尊为师宝,这两者都是一体的。道、经、师皆集中于“三清道祖”。如果没有“三清道祖”,哪来经宝三洞经文。太上老君化身下降,历劫度人,是师宝的鼻祖。所以说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


  • 第九届道教音乐汇演将在武汉举行
  •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馆
  • 丹江口市副市长任新华调研武当山道教学院和净乐宫
  •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就中国道教发展提5项建议
  • 世界合唱比赛:民间合唱演绎中国道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