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道教自晋代即开始流传。最初为晋时所建的楚山观和陶公祠(陶公即晋时潭洲刺史陶侃),陶公崇道。陶公殁后,当地信奉道教的民众筑衣冠暮于十八总望衡亭傍,并建陶公祠以祀之,湘潭道教随之而发展。至唐玄宗时代,益发兴盛。因为玄宗悟道,故湘潭民众亦遵之。湘潭市城区和城郊一带,共有历史道观五十六处之多,其半数为唐太宗时期所建。湘潭城乡的观宇有市内楚山观,河口白鹤山留仙观、白泉清阳观、花石雷锋观,中庸观等。
近代著名正一高道董淑和老道长即是中庸观一脉传承。中庸观发源于湖南湘潭,据光绪《湘潭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中庸观,(案),十五都,地名涌田有中庸观,祀胡文定公,其中(旧志)作中元观。始建于明代,位于湘潭市花石镇罗汉村汉城桥。启教宗师胡雨天、胡洞天为开派祖师,人称“胡公二真人”,分为清灵、松荫、应化、清真、紫气、清泉、清林、妙清、文昌、朝南等二十多个坛场,现有正一道士200多人,人才荟萃、俊彦良多。
董老的先祖董悟胜祖师于清康熙年间继承道统并始创中庸观文昌坛。董淑和师承中庸观文昌壇董应清、胡应虚两位祖师,是为中庸观文昌壇第八代法脉传承。董淑和老道长家庭世传七代为道教正一派道士。父亲茂枝公也是湖南著名正一道士。故此自幼即深受道教文化的熏陶。10岁即开始跟随父亲茂枝公及胡应虚道长学习正一派符箓文简、斋醮、朝仪、道乐等。潜心修行70余载,明悟道德真义。
董老在世时曾发起创办湖南湘潭道协,并历任湘潭道协名誉会长、历任湖南省湘潭市东岳庙主持。
1989年,董淑和老道长与雷坛观万绍煌道长、清阳观胡雨初道长、留仙观向理安道长、雷坛观喻正云道长等几位老修行们一起联合发起创办了湘潭市道教协会。湘潭道教协会于1989年开始筹备并成立《湘潭市道教协会五人筹备小组》,1990年10月正式成立。推举向理安道长当选会长。推选董淑和老道长为湘潭市道教协会荣誉会长。此例在全国范围内,以正一道士为主体成立的道教协会尚属首次。
1991年,董老把中庸观文昌坛法脉传坛给衣钵弟子刘含坤,由刘道长执掌中庸观文昌坛一派至今。刘道长自幼随董老修道,敬师如父,侍奉师尊二十余载,深得董老心传。
1991年,中国道教学院袁志鸿主任来潭考察,并与省市区各级领导一众前往刘含坤道长家中看望董老,而后又与董老一起观看了湘潭道士的法会实例,听取了“湘潭道教发展史略”的汇报资料,对湘潭市道教协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立即把协会定为全国道教工作的联络点,和湖南省道教工作的指导点。
1995年全国首次授箓,左一董淑和、左二张金涛、右二陈莲笙
1995年12月5-7日,经国务院宗教局批准,由中国道协领导、嗣汉天师府承办的“中国道教正一派首次开坛授箓传度醮典”在天师府举行,190多名箓生参加。授箓三大师为:传度师何灿然,监度师陈莲笙,保举师周念孝。六大师为:护箓大师张继禹,护法大师张金涛,护经大师薛桂元,护坛大师凌晋明,护戒大师施书宝,护道大师董淑和。董老又受聘此次建国后首次开坛授箓法会的护道大师,为发扬中国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
2006年1月召开湘潭市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湘潭市道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湘潭市道教协会新的章程》。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了由21人组成的新一届理事会,正一派黄应钧道长当选为会长,张月华、鄱国科、周建国当选为副会长,推举张子龙为秘书长。会议礼请胡雨初、董淑和为名誉会长。
董淑和晚年在湘潭道协
附表:董老法脉传承
董悟胜传董道源。
董道源传董真桃。
董真桃传董宏蛟。
董宏蛟传董法盛。
董法盛传董妙感。
董妙感传董应清。
董应清、胡应虚传董显志(淑和)
董显志(淑和)传刘含坤,彭含晋、姜含舆、欧阳含昌、赵含德、谭含正、张含淼。
刘含坤传李灵舆,陈灵泰、闫灵鹤、高灵倚、李灵盛、姚灵一、田灵鼎、刘灵道、夜灵琪、覃灵妍、李灵慧、李灵晋、冯灵睿、杨灵潇、彭灵書、曾灵静、黎灵修。
董老之徒刘罗宇(含坤)道长收徒仪式
2006年2月,董老在湘潭羽化登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为了中国道教事业孜孜不倦,宣传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团结道教界人士,奉献了毕生心血。他继承发扬道门法脉,倡导道行人间,一生勤劳朴素,低调为人,从不以前辈道长而居高傲下,亦不以长者的身份自居,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玄门宗师的风范。他一心为道教奉献。在他的积极倡议、奔走呼吁下,湘潭拥有了自己的道教协会,他十分重视道教文化的研究、重视培养道教人才。在他的关心和培养下,众多中青年道教徒成长为各地区道教组织和宫观的骨干力量,此行亦为推动我国道教的健康发展增加了活力。
2018年10月16
湘潭市道教协会刘震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