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初入道门 > 道教门派 > 正文

全真龙门华山派

时间:2013-11-20 18:24:20来源:编辑:phpcms

龙门华山派是宗奉 收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手抄本)。在《宗派源流目录》之下注明:‘民国丙寅年(1926)迎宾梁至祥抄,于丁卯年(1927)冬至后之日送交客堂存。周礼鹤记。’”

这种有避、有不避的情况,在前代经书中亦有见者。如储华谷注《周易参同契》,经文"天道甚浩旷,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一句"匡”字缺笔⑩。当然,其他几处,如"坎离匡郭,运毂正轴”之"匡”⑾,"隐藏其匡郭,沉沦于洞虚”之"匡”⑿,储华谷注则不缺笔。我们仅以储注一处"匡”字缺笔,判定储华谷此注为宋代的注本,是能够成立的。因为有时注书时间和刻书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刻书时间可能比注书时间要晚很多。如果注书与刻书为不同朝代人所为,那么,在刻书时,往往对注书时之避讳的遵守就不那么严格。如被陈国符先生认为是唐注本的托名阴长生著《周易参同契注》,是一宋刻本,其经文"坎离匡郭”之"匡”缺笔,避宋太祖、宋太宗之讳,而经文"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之"渊”字,则不避唐高祖李渊之讳。⒀而由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新修《中华道藏》,对于上述避讳,则一概未予遵循。

我们认为,龙门华山派谱系中既有"太玄”作"太元”之避讳,亦有"通玄全真冲和德”之不避讳,究其原因,在于"写本”为清本,"抄本”为民国本所致,"写本”避讳,"抄本”则根据抄写者个人的习惯、喜好,有沿袭前朝而避讳者,亦有不沿袭前朝习惯而改定之者。但由此可知,龙门华山派的传法谱系可能源出于清朝。

龙门华山派字辈

通玄全真冲和德,正本恒成位尚仙;

仁能贞心传义纪,世见生前浩太元;

子阳遍转归至道,盈宿守静保丹田;

情高悟开复天理,自然长颜如松年。

文章参考:章伟文 黄义华 的《全真"华山派”传承谱系分析》

  • 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举行全真高功公开拨职仪式
  • 欧洲道教全真第一丛林清静宫募捐文告
  • 香港著名全真高功、香港青松观董事局总秘书长周和来大师来汉讲学
  • 西安户县出土元代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碑
  • 陕西省道协副会长贠信升在《重阳宫志》首发式暨全真道论坛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