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百家论道 > 正文

宽容之美——为道集虚,齐同慈爱

时间:2013-11-20 17:01:55来源:编辑:phpcms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不仅具有无限的包容性,而且具有慈爱一切的品质,"唯道集虚"和"齐同慈爱"这两句名言就是道教这一教义集中反映,并为道教徒所尊奉和信行。体现了道教以"虚"为体和以"慈爱"为基本的开放、包容、同情、宽容的精神。

"唯道集虚"语出于《南华真经》,其思想渊源于《道德真经》。在 》将其内容概括为: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忌,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泰民安,欣乐太平。这其中包括人的言语、心念、意识、行为等诸多方面,告诉人们要乐人之吉、悯人之苦、救人之危、赈人之急,要待人真诚,一句话就是要包容与宽容。道教要求信徒们要宗本于"道"的宽容品格和上善之慈爱,以其宗教特有的悯爱之情,广而大之,慈心于物,悯及一切,即善待一切生命,包括昆虫、鸟兽及草木等等,以使物种繁荣,人心和平,社会和乐,自然和谐。

"唯道集虚"和"齐同慈爱"教义思想所体现的道教的包容与宽容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品质。这样一种文化品质,既能以"虚"容纳万有,而又不失本来之自我,并使主体之我与客体之他皆得丰富和发展。这种包容、宽容与不失自我的精神品格,近代着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称之为"道教之真精神"。道教这样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可贵的价值和普遍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信息来源:《中国宗教》)

  • 尧让天下于许由
  • 《南华真经》
  • 国际道德经论坛: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 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在港活动拉开序幕
  • 《杨斌庆楚简书道德经》首发式昨日在武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