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人生实践的过程,简单地看就是做人的过程,不过看似简单的问题而实际并不简单。人生的实践,不仅是自然而然做出来的诸多事情,并且单独人的个体放在大社会中,虽然是微不足道,就像沧海的一滴水;但就个人自身而言,人生却是一个人的漫长履历和过程;处在人的社会中,如何做人处事?十分重要!这是"做人的实践",是与我们修道的目标相一致相统一的。俗话说:明晓事理皆学问,练达人情即文章;这句话过去听起来很有些贬义的感觉,似乎不超脱、很世俗的气味,但细品起来,其中的内涵还是很深的!南华真人曾有"目击道存"议论,所以探讨追求"抱朴守真"的主题,提升我们的境界,最基础还是先要让自己明白人情世故,知道社会百态,了解国情时势;所谓"入户闻声,入乡问俗"。人生在世,先要通情达理,才能进一步懂得国情世情,也才能够理性地不断排遣诸多心魔心累,种种烦恼妄想,真正守住纯朴的真性;这既是"做人实践与修道"自我内化的过程,也是最实际的"心灵环保"方式。
一、人生过程
简单地认识人,就是自然而然、无中生有的,起初于父精母血、软弱娇贵之体。婴儿成形于母体,初始于浑沌,自己并不知道是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大梦未觉,就匆匆降落到了人间。猛然间睁眼看这个陌生奇幻的世界,新生命产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无限的陌生、无奈和惊奇!随着一年年的成长,人生真正的旅程开始了。人之初始,虽难以"善恶"之辨,毕竟血肉之躯,既不能简单等同,或比较于一般动物群类;在人而言,来到这个陌生的人间社会,既是自然,也是偶然,许多际遇和问题都可以牵引人生走向。因为是人,可以"情以动之,智以役之,是非以感之,喜怒以战之,取舍以弊之,驭努以劳之",在这生命轨迹的过程中,"气耗于内,神疲于外,气竭而形衰,形凋而神逝",因为人毕竟是要依附"委和以生,乘顺而死"的躯体,所以我们应该理解的是,"天地所以长存者无为也,人之所以生化者有为也"。
通正六年(916)三月七日 》。
还用戒律规定:"不得贪积珍宝,勿肯施舍!"
见《太上十戒》。
道教更是珍视生命的宗教,将人类与其他生命视作同等地位,道书说:"人者,裸虫也。""人与鸟兽昆虫,共浮天地之中,一气而已。"
见《无能子》。
企盼人类社会中:人与人,待之以善意诚信,以尊重友好的方式,加强相互的交往联系,在诚实的交往中达成理解、认同、黙契和共识。道教的思想理念,对当代世界的和平发展,我们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价值显然、意义重大!
五、人心净化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既需要充电加油、提神给力,更需要清理洗涤、扬弃净化,这样我们的前行才能既后劲充沛,也阳光朝气;所以我们道教徒不仅要读经修悟,还应该发挥所在宗教活动场所的积极作用,帮助社会培育和气、净化风气、聚集人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