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泽洪,1955年9月生。先后获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从事中国道教、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其中核心刊物二十篇。著作及撰稿计十二种、一百五十万字,代表作为《道教斋醮符咒仪式》,译着《坐禅如斯》。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 有二十四男官女官,有二十四男职女职,受任之后,即可依按科格,领户化民,由此形成三元传度古法。按正一道的三元传度,授受法职者,要对治度神,临坛分券,以表盟誓之重。白玉蟾于嘉定十一年(1218年)十月下元传度的《传度谢恩表文》,声称‘庶辟虚无之阃,再扬正一之风’⑵。《表奏法坛传度首过谢恩朱章》说:‘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赐福之晨,悉赴北极紫微睿枢宫,例出一职,各转一资。’⑶章文宣称:‘传真度妙,所以袭正一之风也。’⑷白玉蟾主持的上元、下元传度,继承了正一道三元传度古法。
二、白玉蟾的科仪思想
白玉蟾是南宋时期有创见、有思想的道士,他阐发斋醮科仪义理的论述,收录在《海琼白真人语录》中。白玉蟾对科仪意蕴的阐释,亦显示出他深厚的科仪理论修养。
道教有非科仪不可以弘道之说,白玉蟾主持黄箓斋会,对黄箓的义理有自己的见解。《鹤林法语》载白玉蟾释黄箓义理说:
黄者为众色之宗,箓者为万真之符。此言黄中理,总御万真,出幽入明,济生度死。箓者亦录之义,录鬼神之籍耳。黄者亦主之义,主鬼神之事耳。盖幽冥之鬼神,有所主宰而摄录之也。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