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来临之际,为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月25日,安徽省亳州市牛集镇王朴楼村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四海龙王庙,出资组织村民代表15人乘坐爱心服务车,往返60千米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北革命历史纪念馆祭祀先烈。园内松柏苍翠,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高耸。村民们一行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默哀并行鞠躬礼,向逝去的英烈们表达深切的追思之情;参观皖北革命历史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和传承革命先烈的遗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大家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悟,通过革命部队离休干部志愿者生动直观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解说,回忆战争往事,追忆革命历程,重温革命前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缅怀革命先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返回途中,大家还参观了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仔细参观了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工业生产观摩区、魏井园和古井园等。看到汉阙门、明清殿形成的“古井特色”风格,意为今日正逢盛世,大家为家乡的深厚历史文化、优秀的传承以及不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新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和信心。
四海龙王庙国学文化传承爱心志愿队人员崔文夫说,大家都开心不已,纷纷感慨,这十来年一直在自己村里面,没想到今天出来转转,收获真是太大啦。作为四海龙王庙国学文化传承爱心志愿队具体负责人的来自武汉的侯红介绍,四海龙王庙建成几年来,经常开展慰问救助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爱心活动,深受周边干部群众支持,也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四海龙王庙建筑是坐北朝南两进式院落布局,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独具匠心,大门两侧连带耳房,前楼为两层,后楼为三层,步步高进。精美彩绘的四海龙王、三清道祖、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关公、赵公明、观音、九天玄女等高大塑像惟妙惟肖,金龙盘柱庄严吉祥,典雅道乐婉转悠扬,袅袅青烟缭绕飘荡......既像是走进了传统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殿堂,又令人恍若步入“天境”,满眼的庄严神圣;但更微妙的是,每个人内心还都倍感亲切温暖,犹如再逢久别之故人!“当代中国弘道人物”、台湾太清蓬莱龙门传道宗海外交流组组长林圆安道长还坚持每年住庙八九个月,讲授传统文化、道家礼仪,更令大家心神向往。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道德经》的经典名句。《道德经》被视为中华哲学宝典、宗教圣典、文化名典,博大精深、贯古通今,历经千年传承,已成为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名著,作者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李耳),诞生在“中国老子文化之乡”河南鹿邑。同为老子文化传承区的四海龙王庙与鹿邑祖庭仅仅相距20多千米。而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古为今用,这些都为大家津津乐道,引以为豪,也纷纷感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悠悠千年绵延不断、传承不衰的魅力。 (蒋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