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立春日,在福清市石竹山道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接春”习俗仪式隆重举行。来自福清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共同祭祀春王、燔柴迎春、金斗接春,再现传承近千年的石竹山“接春”习俗。
福清石竹山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行春之治所”,包括“接春”习俗在内的石竹山梦文化现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接春”习俗活动既是石竹山最重要的旅游节庆品牌,也是福建信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标志。
2月3日上午,石竹山道院“春王”、“九仙君”绕境游春仪式的启动,拉开了癸卯年“接春”民俗活动的序幕。浩浩荡荡的“游春”队伍中,道长手捧香炉、金童玉女分执宝剑宝印、文武财神手捧如意与元宝,书写着“九仙巡境,祈保平安”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迎风飘扬,车队伍所经之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昭告沿途乡民春王将至。
2月4日上午,石竹山道院人声鼎沸,前来参加“接春”仪式的善信早早的将接春红斗沿着道院四周护栏依次摆放。斗内放置有采自石竹山的榕叶竹枝,象征光明未来的蜡烛,象征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剪刀、尺子、镜子、干果、青枝、稻谷和象征“早生贵子”的红枣、花生等。立春日当天,石竹山道院同时还为信众举行新春祈福、祈穰太岁顺星平安道场。
临近立春时刻,善信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福伞、福袋反撑,簇拥着准备在吉时到来的那一刻接到祝福的五谷。从高处向下望去,静待立春的人群,仿似一朵朵争相绽放的花朵,姿态万千,美不胜收。
吉时到,随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福清石竹山道院住持谢荣増道长宣布立春时分正式到来,道长们纷纷将箩中受到九仙君赐福的五谷与钱币播撒给市民,掀起“接春”仪式新高潮!
“接春”仪式结束后,整个石竹山道院内鞭炮齐鸣,香雾升腾,市民们虔诚地捧着装满春意的金斗,或沿着山道步行下山,或秩序井然的排队乘坐缆车下山,将春天的气息、希望、梦想和祝福带回家。
据了解,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的立春,是石竹山道院首次举行接春活动。此后参加人数年年增加,参与地区也由福清扩展到邻县长乐、闽候、永泰等地,于是便有了“春到石竹山”的民谚。如今,传承近千年的石竹山“接春”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融入了道教新春的“迎春接福”与“拜太岁”等祈福仪式,“接春”习俗的内涵也从古代单一的催农衍生泛化成了新年纳福添寿,祈求新年诸事顺遂的传统民俗。
福州市道协新媒体、《海峡道教》杂志新媒体 联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