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

时间:2013-11-21 16:12:22来源:作者:

青羊宫,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圣地,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羊宫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侧依锦江,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是西南地区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待他重返长安后,拨钱增建并下诏改为今名。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1667-1671)陆续重建。

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jpg

青羊宫创建于唐朝,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在这里避难,给它增添了传奇色彩。1667年康熙皇帝时,青羊宫进行了重新修复,以后又不断扩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气势宏伟。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里面的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三清殿是主要建筑,高大而庄严,供奉着三清像,大殿的左侧悬挂着重约3000公斤的一口大钟,还有重达1000公斤的生铁香蜡筒一对。 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经典,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青羊宫原名青羊肆,始建于周朝。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诏改为青羊宫。


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


至明朝,唐代所建殿宇不幸毁于天灾兵焚,破坏惨重,不复唐宋盛况。


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恢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青羊宫受冲击,宫内的道士被撵出,勒令还俗 。在改革开放后又多次修葺。

1984年,青羊宫张元和道长与四川巴蜀书社达成协议,联合重印《道藏辑要》。使得中国唯一幸存下来的清代刻版《道藏辑要》重新印刷行世。

1983年4月9日,青羊宫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2002年12月27日,青羊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6月10日,为保护清代宰相张鹏翮所赠铜质青羊,已将其作为文物被珍藏在青羊宫。而仿制铜羊于2004年6月9日上午10时30分进行开光揭幕仪式让信众抚摸。


  • 青羊宫慈云道人浅谈:道教晚课之报恩诰2013-11-20
  • 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田野一行调研青羊宫2019-02-18
  • 6月10日青羊宫将正式恢复对外开放2020-06-09
  • 欧福克 青羊宫的法脉与二仙庵不同2020-08-08
  • 成都青羊宫道观隆重举行了升国旗仪式 庆祝新中国71周年2020-10-01
  • 标签: